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

点击数:339 | 发布时间:2024-11-29 | 来源:www.sishuzi.com

    心无旁骛,竭尽全力,争分夺秒,顽强拼搏踏踏实实,不骄不躁,长风破浪,直济沧海,大家,注定成功!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推荐《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》期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!

    第Ⅰ卷

    1、选择题

    1.以下是必学1课本中四幅插图,关于这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
    A.甲图初中生从起立到站直的过程中,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

    B.乙图中赛车的水平较小,却安装着牵引力非常大的发动机,目的是获得非常大的加速度

    C.丙图中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,是为了增大海豚的浮力

    D.丁图中运动员推开冰壶后,冰壶在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

    答案:B

    分析:初中生从起立到站直历程了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,A错;由F=ma可知B项正确;海豚的流线型身体是为了减小水的阻力,C错;运动员推开冰壶后,冰壶在冰面做减速运动,D错。

    2.如图所示,三个图象表示A、B、C、D、E、F六个物体的运动状况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
    A.速度相等的物体是B、D

    B.合力为零的物体是A、C、E

    C.合力是恒力的物体是D、F

    D.合力是变力的物体是F

    答案:D

    分析:x-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,则A的速度为0,B的速度为vB=xt=2m/s。D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,故A错误。A静止,C做匀速直线运动,E的加速度不变,做匀变速运动,则A、C的合力都为零,E的合力不为零,故B错误。合力是恒力的物体是D,F的加速度增大,合力增大,故C错误,D正确。

    3.如图所示,中国三一重工的一台62米长的泵车,参与某次消防救火冷却作业,对泵车在水平面路面上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运动的过程,下列剖析正确的是

    A.泵车遭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重压是一对平衡力

    B.汽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对地面的重压

    C.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

    D.若泵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增为原来的2倍时,泵车的加速度将大于2a

    答案:D

    分析:泵车遭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重压的受力物体不同,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,故A错误;汽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,故B错误;惯性的量度是水平,系安全带不会改变司机的水平,故C错误;牵引力增为原来的2倍,阻力不变,所以加速度大于2a,故D正确。

    4.如图所示,水平分别为2m、m的箱子A和物体B,用轻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,A置于倾角θ=30°的斜面上,处于静止状况。现向A中缓慢的加入沙子,整个系统一直维持静止,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

    A.绳子拉力渐渐增大

    B.A对斜面的重压维持不变

    C.A所受的摩擦力渐渐减小

    D.A所受的摩擦力渐渐增大

    答案:D

    分析:对B研究可知,绳子拉力与B的重力大小mg相等,维持不变,故A错误。未加沙子时,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=mg,A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2mgsin30°=mg,两力平衡,则知A相对斜面没运动趋势,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。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大小为2mgcosplay30°=3mg;加沙子过程中,A有向下运动趋势,重力的两个分力都增大,A所受的摩擦力为f=2mgsin30°-T,m增大,则f渐渐增大,A对斜面的重压也增大。故D正确,BC错误,故选D。

    5.如图所示,总水平为460kg的热气球,从地面最初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.5m/s2,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时,以5m/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。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维持不变,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水平不变,重力加速度g=10m/s2。关于热气球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
    A.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

    B.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维持不变

    C.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/s

    D.以5m/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400N

    答案:A

    分析:由牛顿第二定律,所受浮力为F,则F-mg=ma,F=m=460×N=4830N,A正确;加速上升过程中速度增大,受空气阻力增大,B错误;气球开始加速度为0.5m/s2,此后加速度将变化,没办法确定10s时气球速度,C错误;匀速上升时F-mg-f=0,空气阻力f=F-mg=N=230N,D错误。

    6.一个水平为0.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,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-t图象,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-t图象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
    A.水平拉力用途下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0m

    B.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.1N,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反

    C.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13.5m

    D.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.1

    答案:C

    分析: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,由图可知前3s内的位移为12m,A错;由图象可知,1s到3s内的加速度为:a0=ΔvΔt=23m/s2,3s到6s内加速度为:a=ΔvΔt=13m/s2,摩擦力为f=ma=0.1N,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:F+f=ma0,解得F=0.1N,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,B错;撤去拉力时物体速度为:v=3m/s,撤去拉力后的位移为:x=v22a=13.5m,C正确;依据a=μg,可得摩擦因数为130,D错。综上本题选C。

    7.酒驾会致使很多安全隐患,是由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,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状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。下表中“考虑距离”是指驾驶员从发现状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,“制动距离”是指驾驶员从发现状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。

    速度考虑距离/m考虑距离/m

    正常酒后正常酒后

    157.515.022.530.0

    2024.020.036.746.7

    2512.525.054.2x

    剖析上表可知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
    A.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状况下多0.5s

    B.若汽车以20m/s的速度行驶时,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,酒驾不可以安全停车

    C.汽车制动时,加速度大小为10m/s2

    D.表中x为66.7

    答案:ABD

    分析:“考虑距离”是指驾驶员从发现状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,这期间车是匀速运动的,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t1=15.015s=20.020s=25.025s=1s,驾驶员正常反应时间t2=7.515s=1020s=12.525s=0.5s,所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状况下多0.5s,A对;“制动距离”是指驾驶员从发现状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,由表格可见,速度为20m/s时,制动距离46.7m,故B对;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,按速度为15m/s时计算:a=v22x=15222.5-7.5m/s2=7.5m/s2,故C错;表中x=2522×7.5m+25.0m=66.7m,因此D对,所以选ABD。

    8.如图,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,渐渐增大F,物体做变加速运动,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,重力加速度g取10m/s2。依据图可知

    A.物体的水平m=2kg

    B.斜面的倾角θ=37°

    C.加速度为6m/s2时物体的速度v=18m/s

    D.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小水平外力Fmin=12N

    答案:AB

    分析:Fcosplayθ-mgsinθ=ma,将a1=2m/s2,F1=20N,a2=6m/s2,F2=30N代入上式得m=2kg,θ=37°,故A、B正确;当a=0时,Fmin=15N,D错误;没办法求出瞬时速度,C错。

    9.如图所示,一个水平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°的粗糙斜面上,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,另一端系在滑块上,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°,则

    A.滑块可能遭到三个力用途

    B.弹簧肯定处于压缩状况

    C.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

    D.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肯定等于12mg

    答案:AD

    分析: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°,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,由于弹簧的形变状况未知,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,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、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有哪些用途而平衡,也会有弹簧的弹力,故A正确;弹簧对滑块可以是拉力,故弹簧可能处于伸长状况,故B错误;因为滑块此时遭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,不可能为零,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,故C错误;静摩擦力肯定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,即为12mg,故D正确,故选AD。

    10.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,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。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模型,紧绷的传送带一直维持v=1m/s的恒定速率

    运行。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,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=0.1,A、B间的距离为2m,g取10m/s2。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=1m/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,则

    A.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

    B.乘客提前0.5s到达B处

    C.行李提前0.5s到达B处

    D.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,行李快也要2s才能到达B处

    答案:BD

    分析:行李放在传送带上,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。加速度为a=μg=1m/s2,历时t1=va=1s达到一同速度,位移x1=v2t1=0.5m,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2=2-x1v=1.5s,到达B共用2.5s。乘客到达B,历时t=2v=2s,故B正确。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,行李一直加速运动,短运动时间tmin=2×21s=2s,D项正确。

    第Ⅱ卷

    2、填空题

    11.借助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。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,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,松开纸带,使重物下落。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。

    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,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。

    A.天平B.停表C.米尺

    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,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置均无错误,写出一个你觉得可能引起此误差是什么原因:________。

    答案:C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

    分析: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,须知重物下落的时间与位移,时间可由打点计时器测定,位移可由米尺测定,重物的水平没必要测定,无需天平,故选C。

    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,引起此误差是什么原因: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等。

    12.在“探究求合力的办法”实验中,现有木板、白纸、图钉、橡皮筋、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。

    为完成实验,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,先测量其劲度系数,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:

    弹力F0.501.001.502.002.503.003.50

    伸长量x0.741.802.803.724.605.586.42

    用作图法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=_____N/m;

    某次实验中,弹簧秤的指针地方如图所示,其读数为_____N;同时借助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.50N,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;

    由图得到F合=_____N。

    答案:如图所示

    53;

    2.10;

    3.3。

    分析:该题考查探究合力的办法这一实验,同时包括了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一实验。主要考查了学生借助实验数据剖析问题的能力。

    在做F-x图象时,把误差较大的数据除掉,如此会减小测量误差。

    在借助图示求合力时,应选好标度。

    13.在《探究加速度与力、水平的关系》实验中,某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,来研究小车水平不变的状况下,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遭到力的关系。

    图2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,其中0、1、2、3、4是计数点,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,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,打“3”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m/s,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=_____m/s2。

    下列手段中不正确的是_____。

    A.第一要平衡摩擦力,使小车遭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

    B.平衡摩擦力的办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,使小车能匀速滑动

    C.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

    D.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遭到的拉力

    某组同学由实验得出数据,画出的a-1M的关系图线,如图3所示,从图象中可以看出,用途在小车上的恒力F=_____N。当小车的水平为5kg时,它的加速度为_____m/s2。

    答案:0.260.50BC51

    分析:v3=0.024+0.02882×0.1m/s=0.26m/s

    a=0.0288+0.0240-0.0189-0.01404×0.01m/s2

    =0.50m/s2。

    实验第一要平衡摩擦力,使小车遭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,故A正确;平衡摩擦力的办法就是,小车与纸带相连,小车前面不挂小桶,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,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,故B错误;改变小车拉力,无需重新平衡摩擦力,C错误;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遭到的拉力,故D正确,本题选不正确的,故选B、C。

    由图可知a-1M的关系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,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定值,a-1M图象的斜率:k=F=20.4=5N,当M=5N时,a=FM=1m/s2

    3、论述、计算题

    14.某运动员做跳伞练习,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,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。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a.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,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°,如图b。已知人的水平为50kg,降落伞水平也为50kg,不计人所受的阻力,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与速率v成正比,即f=kv。求:

    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距离为多大?

    求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?

    悬绳可以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?

    答案:20mk=200Ns/ma=30m/s2方向竖直向上312.5N

    分析:h0=v202g=20m

    kv=2mg,将v=5m/s代入得k=200Ns/m

    对整体:kv0-2mg=2ma,

    a=kv0-2mg2m=30m/s2

    方向竖直向上

    设每根绳拉力为T,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有:

    8Tcosplayα-mg=ma,

    T=mg+a8cosplay37°=312.5N

  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:悬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.5N。

    15.水平为30kg的孩子坐在水平为10kg的雪橇上,雪橇静止在地面上,离雪橇前端x=7m处有一个倾角为θ=37°的斜坡。有一同伴在雪橇的后方施加F=200N的斜向下推力用途,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=37°,推力用途4s后撤去。已知雪橇与地面、雪橇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都是0.25。将孩子和雪橇都看成质点,若雪橇能冲上斜面,不考虑从地面到斜坡的速度损失,已知重力加速度g=10m/s2,sin37°=0.6,cosplay37°=0.8。求:

    撤去推力时,雪橇的速度多大?

    雪橇能否冲上斜面?假如能,请求出雪橇沿斜坡上升的大距离;假如不可以,请说明理由。

    答案:3m/s能;0.25m

    分析: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

    Fcosplay37°-μ=ma1

    代入数据解得a1=0.75m/s2

    撤去推力时的速度为v=a1t1=0.75×4m/s=3m/s

    推力用途阶段前进的距离

    x1=12a1t21=12×0.75×16m=6m

    撤去推力后a2=μmgm=μg=2.5m/s2

    撤去推力后的位移为x2=x-x1=1m

    依据公式2a2x2=v22-v21

    解得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为v2=2m/s

    此时仍可以冲上斜面。

    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

    mgsin37°+μmgcosplay37°=ma3

    代入数据解得a3=8m/s2

    沿斜面上升的距离-2a3x3=0-v22

    代入数据解得x3=0.25m

    16.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。比赛场地示意图如图所示,比赛时,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,在投掷线AB处放下让冰壶以肯定的速度滑出,使冰壶的停止地方尽可能挨近30m处的圆心O,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=0.008,在某次比赛中,运动员使冰壶C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m/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。

    求冰壶的加速度大小?并通过计算说明冰壶能否到达圆心O。

    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,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,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,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小至μ2=0.004。为使冰壶C可以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点,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?

    答案:0.08m/s2不可以到达圆心O

    10m

    分析:冰壶在运动中只遭到滑动摩擦力,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-μ1mg=ma1

    a1=-μ1g,代入数据得a1=-0.08m/s2

    冰壶做匀减速运动,由v2-v20=2a1x

    得x=25m<30m,不能到达圆心O

    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,冰壶在运动中遭到的滑动摩擦力减小,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-μ2mg=ma2

    没用毛刷擦冰面,冰壶滑行x1,速度减小为v,则有

    v2-v20=2a1x1

    用毛刷擦冰面,冰壶滑行x2,速度减小为零,则有

    0-v2=2a2x2

    x1+x2=30

    代入数据得x2=10m

    17.如图甲所示,水平为m=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=37°固定斜面上,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,用途时间t1=1s时撤去拉力,物体运动的部分v-t图象如图乙所示,取g=10m/s2。求:

   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;

    t=6s时物体的速度,并在乙图上将t=6s内物体运动的v-t图象补画完整,需要标明有关数据;

    物体返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。

    答案: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.5,拉力F的大小为30N;

    t=6s时物体速度为6m/s,方向沿斜面向下;t=6s内物体运动的v-t图象如图所示;

    物体返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约为11.0m/s

    分析:设力用途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,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,由牛顿第二定律有:

    F-mgsinθ-μmgcosplayθ=ma1

    撤去力后,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2,由牛顿第二定律有:

    mgsinθ+μmgcosplayθ=ma2

    由图象可得a1=20m/s2;a2=10m/s2

    代入解得F=30N;μ=0.5

    故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.5,拉力大小为30N;

    3s末物体速度减为零,之后物体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:

    mgsin37°-f=ma3

    解得:a3=2m/s2

    由速度公式,得到再过3s,有:v=a3t=6m/s

    故物体6s末速度大小为6m/s。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下。

    图象见答案。

    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,故前3s的位移为:

    s=12×3×20=30m;

    下滑过程,依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,有:s=12a3t2,解得t≈5.5s故返回出发点的速度为:v3=a3t=2×5.5≈11.0m/s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